-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A、B两公司之间长期开展买卖合作,双方签订合同约定货物交易价随行就市,交易过程中货价变动,是否必须以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的方式进行确认?近期,海安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法院认为,一方履行告知义务,另一方行为默认亦构成合同变更。
2021 年8月,A、B两公司订立《纸板销售合同》,约定由A公司长期向B公司供应纸片,到货后以双方确认的最新报价单为基本标准,打九四折后结算货款,具体价格随行就市。合同签订后,A公司业务员张某、B公司业务员徐某建立了微信工作联络群并负责对接。
2021年8月至12月,张某先后九次在微信业务群中发送价格调整(包括涨价、降价)通知,徐某在第一、三、四、五、六、七次涨价及第九次跌价时未回复,但是在同日或相近的时间进行了下单。双方逐步形成交易习惯,徐某在微信中下单,张某根据订单安排送货。张某还会在每月月初向徐某发送上月的对账单。2021年10月,徐某在接收10月份的账单时,就纸品价格提出疑义,张某将纸品单价与订单数量的优惠政策截图发给了徐某。2021年12月份,张某告知徐某,根据对价单,B公司尚有5万元货款未付。徐某认为按照合同价格对账付款,没有拖欠。在张某表示如B公司对价格有异议将暂停接单后,徐某要求继续发货并表示会向领导请示。
2022年3月,A公司要求B公司支付剩余货款23万元,B公司以A公司的价格调整并未得到B公司法定代表人的书面签字确认,业务员徐某无权对货款单价和总额进行确认为由,认为价格调整未发生效力,根据签订合同时的定价,货款已全部结清。双方为此产生纠纷,诉至法院。
海安法院经审理认为,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合同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合同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合同义务。本案中,A、B公司在《纸板销售合同》中约定,价款以双方确认的最新报价单为基本标准,打九四折后结算,具体价格随行就市,表明合同签订时的单价并非固定单价,双方的本意应为随行就市,B公司对于价格的上涨或下跌应有一定的预期。
从合同履行情况来看,双方公司的业务员通过微信进行下单、跟踪业务进展,属于履行职务行为,相应法律后果应由公司承担。A公司先后数次涨跌价,均在微信聊天记录中予以告知,B公司的业务员未明确提出异议,且业务员在2021年10月份询问“这个价格可以维持多久不涨价”,表明B公司对A公司的涨跌价通知是清楚的,其仍然选择在同日或相近的时间进行了下单,应当视为对A公司提供的价格的认可。
最终,海安市人民法院认为B公司应根据价格调整情况按实计算货款,判决支持了A公司要求B公司给付23万元货款及逾期利息的诉讼请求。B公司不服提起上诉,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说法】
诚信原则是民法的“帝王条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法律上的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本案中,双方在价格条款中约定“具体价格随行就市”,意味着双方之间的合同单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A公司根据市场价格的不同合同有调整价格的权利,B公司对于价格的上涨或下跌有一定的预期。A公司业务员以在微信群中发通知的方式告知涨价、跌价以及优惠政策,B公司业务员在收到通知后未明确表示反对并继续下单,应当受价格调整的约束。
由于行情、政策等因素变化,合同主体在履行合同过程中需要对合同的内容有所调整。根据现行法律规定,经双方协商一致后,可以变更合同内容。需要提醒的是,变更内容建议尽量采用合同、信件、邮件、电子数据等能够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的书面形式,若未进行书面变更的,则需注意留存通话录音、聊天记录等直接体现变更内容意思表示的证据,避免发生纠纷时无法提供证据对变更的内容予以证明。
——来源:江苏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