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根据《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市场监管总局令第18号)等要求,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编制了《茶叶包装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3年版),现予以公告。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在开展茶叶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时可参照执行。
市场监管总局
2023年7月3日
茶叶包装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
(2023年版)
1 抽样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被抽样生产者的待销产品中和辅料仓库内抽取。
抽查样品基数满足抽样数量即可。
随机数一般可使用随机数表、骰子或扑克牌等方法产生。
直接接触茶叶包装产品:对于茶叶包装塑料材质膜类产品,每批次产品抽取样品2卷,将每卷膜外层除去2m,每卷膜各抽取1.0m2×2,平均分为2份,其中1份作为检验样品,1份作为备用样品;对于塑料袋类产品,每批次产品抽取2箱,每箱中各抽取30个×2,平均分为2份,其中30个×2作为检验样品,30个×2作为备用样品。
对于茶叶包装用纸产品,每批次产品抽取150张(片、只),其中100张(片、只)作为检验样品,50只作为备用样品。若产品最小销售包装为密封包装且每包数量不是50张(片、只),为避免抽样时破坏原包装,可适当调整抽样数量,保证检样不少于100张(片、只),备样不少于50张(片、只)。每批次产品抽查样品总质量应不少于300g,其中检样、备样按比例2:1抽取;对于茶叶包装用纸袋类产品,每批次产品抽取60只。其中40只作为检验样品,20只作为备用样品。(若样品过小、过大时,应调整抽样量满足总质量不少于300g,其中检样、备样按比例2:1抽取。
对于茶叶金属罐产品(有涂层),每批次抽25个,其中15个作为检验样品,10个作为备用样品;对于茶叶金属罐产品(无涂层),每批次抽10个,其中6个作为检验样品,4个作为备用样品。
以上所抽取同类样品保证同一批次,同一规格型号。
除以上抽样要求外,在茶叶成品库抽取茶叶产品对是否涉及过度包装情况进行检查,每批次产品抽取样品2盒,其中1盒作为检查样品,1盒作为备用样品。
2 检验依据
表1 直接接触茶叶塑料包装检验项目
序号 | 检验项目 | 检验方法 |
1 | 感官要求 | GB 4806.7—2016 |
2 | 高锰酸钾消耗量 | GB 31604.2—2016 |
3 | 重金属(以Pb计) | GB 31604.9—2016 |
4 | 脱色试验 (限添加了着色剂的产品) | GB 31604.7—2016 |
表2 直接接触茶叶纸包装检验项目
序号 | 检验项目 | 检验方法 |
1 | 感官要求 | GB 4806.8—2016 GB 4806.8—2022 |
2 | 铅(Pb) | GB 31604.34—2016或GB 31604.49—2016 |
3 | 砷(As) | GB 31604.38—2016或GB 31604.49—2016 |
4 | 甲醛 | GB 31604.48—2016 GB 4806.8—2016 GB 4806.8—2022 |
5 | 荧光性物质 | GB 31604.47—2016 GB 4806.8—2016 GB 4806.8—2022 |
6 | 1,3-二氯-2-丙醇a | GB 4806.8—2022 |
7 | 3-氯-1,2-丙二醇a | GB 4806.8—2022 |
8 | 大肠菌群 | GB 14934—2016 |
9 | 沙门氏菌 | GB 14934—2016 |
10 | 霉菌 | GB 4789.15—2016 GB 4806.8—2022 |
注:a适用于茶叶包装材料的生产日期在2023年6月30日及之后的产品。 |
表3 直接接触茶叶金属包装(有涂层)检验项目
序号 | 检验项目 | 检验方法 |
1 | 感官要求 | GB 4806.10—2016 |
2 | 高锰酸钾消耗量 | GB 4806.10—2016 GB 31604.2—2016 |
3 | 重金属(以Pb计) | GB 4806.10—2016 GB 31604.9—2016 |
表4 直接接触茶叶金属包装(无涂层)检验项目
序号 | 检验项目 | 检验方法 |
1 | 感官要求 | GB 4806.9—2016 |
2 | 砷(As)迁移量 | GB 31604.38—2016第二部分, 或GB 31604.49—2016第二部分 |
3 | 镉(Cd)迁移量 | GB 31604.24—2016,或GB 31604.49—2016第二部分 |
4 | 铅(Pb)迁移量 | GB 31604.34—2016第二部分, 或GB 31604.49—2016第二部分 |
5 | 铬(Cr)迁移量a | GB 31604.25—2016,或GB 31604.49—2016第二部分 |
6 | 镍(Ni)迁移量a | GB 31604.33—2016,或GB 31604.49—2016第二部分 |
注:a仅适用于不锈钢材料检测,其中马氏体型不锈钢材料及制品不检 测铬指标。 |
执行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的产品,检验项目参照上述内容执行。
3 判定规则
3.1 依据标准
GB 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480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
GB 4806.8—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
GB 4806.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
GB 4806.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涂料及涂层
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
3.2判定原则
经检验,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判定为被抽查产品所检项目未发现不合格;检验项目中任一项或一项以上不合格,判定为被抽查产品不合格。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高于本细则中检验项目依据的标准要求时,应按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判定。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低于本细则中检验项目依据的强制性标准要求时,应按照强制性标准要求判定。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低于或包含本细则中检验项目依据的推荐性标准要求时,应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判定。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缺少本细则中检验项目依据的强制性标准要求时,应按照强制性标准要求判定。
依据GB 4789.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第7.3条规定“检验结果报告后,剩余样品和同批产品不进行微生物项目的复检”,微生物指标不合格不进行复检。
依据GB 23350《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对茶叶产品是否涉及过度包装情况进行检查,检测结果和相关证据可以作为查处茶叶过度包装的初步证据,应及时移送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理。
4 附则
依据现行有效的GB 23350《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发现茶叶过度包装初步证据的,及时报送属地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同时抄报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
本细则首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