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在省级层面搭建覆盖诉讼、破产和执行领域的税务司法协作框架,各地结合实际推出民事执行与税费征缴“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等创新举措……浙江通过建立税务与司法协作机制,有效破解破产、拍卖等领域诸多涉税难题。
“企业破产,欠税问题如何解决?”
“取得拍卖不动产后,因为卖方无力负担税费难以完成过户怎么办?”
民间借贷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等民事案件涉及税费如何及时征收?
…………
如今,在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大量诸如此类的疑难涉税问题,正在或即将通过税务部门与司法部门协作得到妥善解决。
为促进依法治税,切实保护国家税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和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近年来根据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强化税收司法保障的要求,围绕在执法和司法实践中发现的疑难涉税问题,持续探索建立协作机制,推动有关问题得到公正解决,维护税务与司法的公信力。经过深耕,已经形成“1+3+N”税务与司法协作机制。
据了解,实践情况显示,这个机制在解决破产、执行等领域涉税疑难问题方面行之有效,正不断产生积极影响。
“1”套制度先行:搭建税务与司法全面协作框架
在推动税务与司法协作过程中,浙江税务部门坚持制度先行,以制度指导工作、规范实践。
2019年,浙江省税务局和浙江省高院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司法与税务良性互动机制的意见》,对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前后近10年间浙江税务与司法的协作经验进行了系统集成。双方在诉讼、破产和执行三大税务与司法协作领域密切互动,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如在破产领域联合印发《关于优化企业破产涉税事项办理的纪要》,推动破产涉税问题处理持续领跑全国;在执行领域联合印发《关于对职业放贷人征收税费的会议纪要》《关于深化民事执行与税费征缴协作的纪要》,在执行领域涉税制度化协作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浙江各地税务部门在省级层面“1+3+N”税务与司法协作机制框架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做细辖区内税务与司法协作的“颗粒度”,不断充实“1+3+N”机制的内涵。勇于探索,一系列创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杭州市税务局在民间借贷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车辆租赁合同纠纷、二手房交易、企业破产清算等9类民事案件中,逐步构建起涵盖“立案、审理、裁判、执行、破产注销”等多个环节的全流程税费征缴协作机制。
绍兴市税务局指导诸暨市税务局深度参与司法拍卖“一件事”和破产“一件事”全流程改革,指导新昌县税务局与法院和检察院建立民间借贷案件涉税征缴工作协同机制。
在金华,东阳市税务局继2021年7月成功实施浙江省内首例不动产税收强制执行自主拍卖、完成660万元拍卖款入库后,2023年借助《浙江省税费服务与征管保障办法》实施契机,与人民法院和不动产主管部门等单位联合印发会议纪要,将“网络拍卖、法拍协同、资金监管、单方申请过户”等创新举措制度化、长效化。
温州市税务局结合当地民营企业活跃、破产案件较多的特点,以全国首批企业破产案件审理方式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持续深耕破产涉税问题的税务与司法协作,在全省范围内率先与法院系统就破产涉税问题联合印发一系列文件,明确操作口径,规范处置流程,帮助破产企业有效整合及盘活资产、走出困境。
“破产启动、债权申报、破产重整、破产分配、欠税核销……每个环节都需要用法律人和税务人的双重视角去解题,对现有工作机制进行突破。”回忆参与温州探索“破产、执行程序涉税处理机制”的经历,浙江省首批税务公职律师、温州市税务局法制科副科长杨云平感触良多。
作为全国首批企业破产案件审理方式改革试点地区,温州市税务局逐一攻克了破产、执行程序中的涉税难题,并联合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长期协作机制,实现税务部门对破产、执行程序的全面介入。2018年,温州“破产、执行程序涉税处理机制”获评浙江省税务局优秀管理创新项目,相关工作得到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性批示,相关课题获全国破产法论坛一等奖,被全国借鉴运用。近5年温州市税务局通过该机制累计保全国家税款超过20亿元。
“3”大领域实践:推动“税院协作”迭代升级
税务执法不仅要有法可依,更要规范精确。《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指出,“在税务执法规范性、税费服务便捷性、税务监管精准性上取得重要进展”“不断提升税务执法精确度”。浙江税务与司法协作机制运行以来,税务、司法部门在诉讼、破产和执行三大领域开展深度实践,协作共治“1+1>2”的效果日益体现,双方信息传递更及时、执法口径更统一、操作流程更规范,税务与司法精诚共治的质效持续提升。
在诉讼领域,浙江税务系统依法支持司法机关对税务执法行为的监督,模范遵守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充分说理,严格落实法院裁判,并积极创新“税院协作”。
近日,台州临海某房地产公司迁延4年的涉税诉讼案件进入收尾阶段,案件涉及的1600余万元历史欠税顺利入库,企业得以有序退出。办案人员说,这得益于“税院协作”机制。据介绍,围绕该案法律争议焦点,台州、临海两级税务与法院部门“四方联动”,共享信息数据,共商合法合理处置方案,下活涉税司法案件处置“一盘棋”,促进了案件的顺利解决。据悉,台州市税务局加强与法院协作配合,主动参与民事执行案件和企业破产案件,推动建立了“政府牵头、税院联动、部门协作”长效工作机制,以资产科学处置、要素有效分配为导向,制定税院一体化应对具体流程,拓展了“税院协作”空间。与此同时,该局探索将公安、检察院等部门纳入合作体系,进一步构建“税务+”司法协作模式,为国家税收债权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在破产领域,浙江各地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深度参与“僵尸企业”处置和破产审判工作。如诸暨市税务局积极推动在“府院智破”系统中增加破产各环节涉税办理功能,并参与制定相关操作细则,使破产管理人可在智破系统发起税管员查询、通知申报债权、信用修复等涉税事项,税务局可通过智破系统申报税收债权、回复办理结果。“府院智破”系统运行后实现37家破产管理人线上管理,有关人员通过线上办理减轻了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诸暨法院部门2022年受理破产案件85件,全部通过“府院智破”系统流转,申报债权2.86亿元,受偿入库税款1595万元。“府院智破系统实现破产业务流程多部门联合线上办理,高效推进了破产进程,也大幅降低了破产费用支出,给我们的破产管理工作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浙江永大律师事务所边倩表示。
在执行领域,浙江多地税务部门积极申请民事执行税费参与分配,与法院联合开展民间借贷利息所得税费征缴工作。如杭州市上城区税务局主动对接上城区人民法院,在明晰职责分工的基础上,针对职业放贷人及民间借贷征税工作,会同区法院执行局、金库等部门建立沟通协调、信息交换、执行联动的专项协作机制。目前,该局已形成“案件信息告知书—协助征收税费函—依法划转款项—开具完税凭证”的闭环工作流程,构建内部传递与外部资料流转的双循环体系,确保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各环节之间衔接顺畅,实现民事执行与税费征缴“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
7月20日,义乌市人民法院通过线上向义乌市税务局发起不动产定向询价。不到5分钟,义乌市税务局就在线上完成反馈。这得益于义乌市税务局与义乌市人民法院联手打造的“税院协作”系统。依托该系统,税务部门与法院之间存在的涉税案件沟通难、执行难、入库难等问题得到高效解决。“系统上线后,法院在审理涉税案件时,可线上一键发起不动产定向询价、不动产税费调查、协助征收税费等需求,税务部门即时完成反馈,双方无须上门就可实现数据交互,大大降低了‘税院协作’成本。”义乌市税务局法制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税院协作”项目将在破产企业处理、司法拍卖债权分配等方面继续发力,确保国家税收债权安全。
在与司法部门进行相关领域协作实践的同时,浙江税务部门在人才培养方面也与司法部门深入合作。近年来,浙江省税务系统连续开展“重案审理和税务司法实战化培训暨公职律师培训班”活动,邀请省检察院、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专家就案件论证说理、破产涉税、涉案企业合规监管、依法行政等税务一线法制工作专题授课,并通过实战演练提升办案能力。
“N”种举措落地:税收执法有力度有温度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浙江税务部门和法院聚焦税务法院协作系统建设、规范民事执行与税费征缴协作程序、税收优惠政策适用信息确认、优化民事执行应缴税费入库程序、探索开展涉税强制执行联合试点等难点,沉到一线找症结、谋对策、解难题,形成了《关于民事执行与税费征缴的合作备忘录》,不断提升智慧税务核心能力和以数治税能力,创新执法载体和举措,努力让税务执法既精确有力度,又精细有温度。
“别人都说预售房不能去拍,拍下容易过户难,没想到会这么便利。”近日,吴先生通过淘宝司法拍卖网成功竞拍下一套房源。诸暨市税务局通过“诸暨市司法拍卖一件事云平台”接收相关资料时发现该房产为预售商品房,需办理两次过户手续。税务人员立即联系法院和不动产管理部门,通过部门信息共享调取有关购房合同,并通过主管税务机关联系该房产开发公司的财务人员,调取该套房产已开具发票的存档联,使该房产顺利从房产公司名下过户到被执行人名下,再过户到买受人吴先生名下。这样,本来要花半个多月时间办理的事,5天内就办结了。而且吴先生只跑一次法院便拿到了不动产权证,实现纳税申报零跑腿。
这得益于诸暨市税务局与当地法院联合打造的司法拍卖不动产“一件事”模式。税务部门通过“拍前联审反馈税费计算方式、拍后核算反馈税费明细,卖方税费从执行款中扣缴、买方按法律规定缴纳买方税费即可办理权证”等措施,实现司法拍卖不动产申报纳税“一次都不用跑”。据统计,诸暨税务部门已通过税院协作联审不动产拍卖案件888件。
“这个拍卖房能办房产证吗?”“过户难吗?”“欠税问题怎么处理?”……在金华,东阳税务部门委托的不动产拍卖关注度正越来越高,拍卖平台后台的咨询量可达到日均300余人次。这是因为东阳市税务局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欠税问题,拓宽税收共治协作思路,强化合规风险管控,有效解决了有关资产难处置、拍卖难过户、监管缺闭环等问题。目前,东阳市税务局通过该方式已经成功拍卖房产47套,追缴欠税上亿元。“我最担心的就是办证问题,没想到税务部门已经全部打通‘关卡’,从竞拍到过户没有一点后顾之忧。”不动产买受人高女士拿到房产证后说。
据悉,下一阶段,浙江省税务部门将加大与司法部门的协作力度,持续完善“1+3+N”协作机制,进一步拓展合作范围、丰富协作形式,提升税收监管效能,推进税收、司法精诚共治,促进法治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来源:2023年08月15日《中国税务报》版次:05 作者:曹琼 徐战成 本报记者 虞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