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2023年2月6日晚,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快递公司投递员朱某驾驶无号牌电动三轮车在派件过程中,撞倒行人陈某,致其重伤后死亡。交警认定朱某负事故全责。死者家属将朱某、快递公司、人力资源公司及保险公司一并告上法庭,索赔268万余元。
快递员的用工性质究竟是“外包”还是“派遣”?这牵涉到这场事故的赔偿责任该由谁来承担。庭审中,快递公司与人力资源公司就双方法律关系的性质各执一词。快递公司坚称,其与人力资源公司签订的是《外包服务合同》,后者应独立承担包括安全管理在内的全部雇主责任。人力资源公司则辩称,朱某的实际招聘、日常管理、工作安排及绩效考核均由快递公司负责,己方仅代发工资和缴纳社保,每月仅收取每人15元的服务费,符合劳务派遣特征,不应承担责任。
法院经审理查明以下关键事实:快递公司直接对朱某进行工作安排、考勤管理和车辆配备;工资由快递公司制作明细,人力资源公司仅负责按表代发;人力资源公司未对朱某进行岗位安全培训,也未实施实际劳动管理。法院据此认定,双方为“名为外包、实为派遣”的法律关系。
通州法院经审理判决,快递公司作为用工单位,承担全部赔偿责任204.57万元。人力资源公司作为派遣单位,因未履行安全培训义务,承担15%的共同赔偿责任,即30.69万元。涉事车辆投保险种与实际不符,保险公司仅承担交强险赔付责任,商业险不赔。
两公司不服判决,提起上诉。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说法】
用工企业厘清法律责任 规范用工是对生命负责
“外包”不是“避责”的挡箭牌,用工模式不能“挂羊头卖狗肉”。企业若实际直接管理、控制人员工作流程,即使签订“外包合同”,法律仍能穿透合同表面认定实质,一旦被认定为劳务派遣,企业需承担用工单位责任。同时,培训义务不可虚设,安全培训不是“纸上条款”,而是法律责任。劳务派遣单位应依法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尤其是高危岗位(如驾驶)。未培训即上岗,一旦出事须担责。另外,保险投保须严格匹配实际用车性质,避免发生事故后无法理赔。这件案件也警示企业,规范用工、扎实培训,既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也是对企业自身的保护。
——来源:江苏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