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2022年11月11日,史某加入某安保工作群,群里某安保公司工作人员发布招聘保安的消息。史某加该工作人员微信报名应聘,并于2022年11月13日由该公司安排开始工作。该公司以260元/日为标准,通过中间人和公司工作人员微信向史某支付2022年11月13日至2023年2月1日期间费用。2月3日公司将史某辞退。
此后,史某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请求支付2023年2月1日至2月2日工资;支付2022年11月13日至2023年2月2日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2万余元,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确认2022年11月13日至2023年2月2日之间的劳动关系。劳动仲裁委支持了史某确认劳动关系,支付工资差额及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的请求。
公司不服劳动仲裁裁决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其与史某是通过中介招用,双方不构成劳动关系,无须支付相关费用。
法院审理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再结合民法典相关规定,如果微信聊天记录明确了劳动合同基本必备条款,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查取用,则应当视为双方以书面形式签订了劳动合同。
史某和公司虽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如果劳动者能够举证证明用人单位对其确实存在用工行为,则已经初步完成证明劳动关系的举证责任。用人单位如果认为双方之间的用工关系并不是劳动关系,则要证明双方之间建立的是劳务关系、承揽关系等。
本案中,史某提交了工资发放记录、考勤表、工作日志和工作记录表等在案证据,完成了证明自2022年11月13日起,自身已从事工作、公司已用工的举证责任。公司虽然主张双方非劳动关系,但并未提供支持自身主张的证据。据此,法院推定公司与史某双方建立的是劳动关系,公司应承担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向史某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
——来源:2025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第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