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案情介绍:
刁某和徐某系老乡,两人同在汽修店做过学徒。2021年5月,刁某至无锡务工时,汽车车牌被人拆卸并向其留条索财,刁某为避免麻烦,按照纸条信息添加微信后被索要280元才拿回自己的车牌。事后刁某和徐某调侃,称这真是个发财的“好方法”。
“自己淋过雨,想撕他人伞。”这话放在这两人身上正合适。2021年9月,刁某和徐某相继失业,两人又想起这个发财的“好方法”。经过一番合计,两人趁着国庆假期前后车流量大,在无锡市锡山区、新吴区等地,多次趁深夜无人之时拆卸停放在路边的汽车车牌并藏匿,还将手写“牌加QQ/微信”等内容的“温馨提示”贴在汽车显眼位置,在车主添加社交账号后,以给钱方能告知车牌藏匿位置为由向车主索要钱财。因曾在汽修店做过学徒,两人靠着简易的钳子、扳手等工具前后共拆卸18牌车牌。事发国庆假期,有的车主怕补办车牌会耽误工作,给钱自认倒霉。刁某、徐某成功向4名被害人敲诈人民币700元。有的车主在看到纸条后,选择报警。由于刁某、徐某所留微信号是刁某手机号实名注册的,公安机关很快便根据信息查到两人踪迹并抓获。敲诈所得钱款及藏匿的车牌均退还给相关被害车主。
审判结果:
锡山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处被告人刁某、徐某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审判说理: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他人实施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行为。对于威胁或者要挟的内容没有限制,只要是通过对被害人实施精神强制,使其产生畏惧心理,不得已而交出公私财物即可。多次实施敲诈勒索行为,通常是指虽然每次敲诈勒索的财物未达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在特定时间内敲诈勒索3次以上的行为,根据《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解释》的规定,2年内敲诈勒索3次以上的,应当认为为多次敲诈勒索。
本案中,被告人刁某、徐某利用车牌对于车主的重要意义对车主进行胁迫,迫使被害人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基于该心理处分财产即向被告人转账,最终达到了勒索钱财的目的。刁某、徐某敲诈被害人的行为达到了“多次”的入罪标准,故二名被告人的行为符合了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
锡山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刁某、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多次共同藏匿他人机动车车牌,并以此相要挟,勒索财物,其行为均已构成敲诈勒索罪。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被告人刁某、徐某犯敲诈勒索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的罪名成立,本院予以支持。被告人刁某、徐某归案后均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愿认罪认罚,已部分退赔并取得谅解,均可从轻处罚。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检察院的量刑建议适当,本院予以采纳。
法官评析:
机动车号牌是机动车上路行驶的法定标志,是机动车身份识别的载体,车牌丢失导致车主寸步难行,需要至机动车登记地车管部门办理补牌手续,给车主特别是外地车主带来很大不便。本案中的二名被告人就是利用车主的这种心理进行“谋财”。
如果车牌莫名丢失,且发现车上留有索财留言,应该立即报警,不要总想着索取的钱财不多,而选择顺从,正因为你的沉默间接纵容了对方,才让偷车牌的盗贼嚣张至今,刁某从被害人转变为被告人,与自己沉默不报有一定关系。车牌照丢失后,请通过正规车牌照补办程序进行补办。
——来源:江苏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