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龙华区税务局对境内制造业企业A公司采用源泉扣缴方式申报享受股息协定待遇开展核查,发现其100%持股的非居民股东不构成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不符合协定待遇中“受益所有人”条件,不应享受协定待遇股息条款规定。
目前,该局已与企业方完成谈判,企业方已认可有关税务处理方式并完成更正申报,补缴入库预提企业所得税300多万元及相应的滞纳金。
税务人员对B公司的审计报告等资料展开分析:
一、从实质性经营活动来看
B公司虽然在当地租赁了办公场地,但员工只有3人,其中2人还是与其总部公司共用,且无固定资产、无实质性研发或经营活动,管理费用很少。
二、从投资决定来看
虽然这次分配股息的股东会决议以B公司名义作出,但B公司并无自主决策权,其受控于总部;从所得与职能风险匹配性来看,B公司名义上从事投资控股活动,却无对应的业务流程、人员分工及资金使用记录,收入全部来自中国境内子公司分配的股息,其中国境内子公司的订单、技术、生产经营等重要决策均直接由总部C公司控制,B公司未承担股息所得相关的投资风险,大部分股息短期内用“借款”的手段支付给总部C公司,其“投资控股”的职能与所承担的风险不匹配;
三、从避税目的测试来看
B公司所在的岛国所得税率为5.5%,且对从持有10%股权以上的境外公司取得的股息免税,B公司的实际税负显著低于中国。
综上,非居民股东B公司取得当地税务部门开具的有效税收居民身份证明,在税收协定中是用于判定企业属于哪国的居民,以避免双重征税。这不能等同于B公司具有实质性的生产经营业务,不能等同于B公司属于“受益所有人”的范畴。该非居民股东不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9号文件第四条规定的直接判定申请人具有“受益所有人”身份的条件,只能根据其他条款逐项审查。再者,B公司的对外投资业务,本质上是其总部利用有关分配股息进行决策,并非B公司承担决策控制权及相应风险。
——摘自:2025年8月26日,中国税务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