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特色专栏 > 相关案例 >
相关案例
“为成年子女结婚举债”,配偶该不该还?
发文单位: 文号: 发文日期:2025-08-26
张女士与王先生结婚20多年,因感情破裂已分居2年多。张女士诉请离婚获法院支持,但在财产与债务分割问题上,双方对几笔由王先生所借债务的性质产生分歧。
王先生主张,他在分居期间为儿子订婚、结婚及支付彩礼等事宜,向父母、外甥及银行借款,该款项应属夫妻共同债务。张女士则辩称,借款未经其同意,儿子早已成年,相关婚事开支不属于家庭日常生活必要范畴,拒绝共同承担。
法院审理认为,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认定夫妻共同债务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有无共同意思表示,即夫妻双方是否共同签名、事后追认或达成借款合意。其二,是否属于婚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用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其三,即便超出日常生活需要,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
结合本案,王先生借款系其单方行为,张女士既未共同参与决策,事后也明确表示不予追认,缺乏共同意思表示。且双方婚生子已成年,父母对其不再负有法定的抚养义务,为其订婚、结婚(如彩礼、婚宴等)所支出的费用属于消费性支出,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衣食住行、日用品购买、医疗保健、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费用不同。因此,法院最终判决:王先生单方为操办成年儿子婚事所借的债务,不符合夫妻共同债务的法定构成要件,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张女士无需承担偿还责任。
“子女结婚是喜事,父母倾囊相助是情分,但情分不能逾越法律界限。”办案法官表示,法律对“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有明确界定,通常指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赡养等支出。若夫妻双方均同意资助子女婚事,应作出明确的共同意思表示,如共同签字确认,以避免日后发生争议。
最后,兴化法院判决该债务属于王先生个人债务,张女士无需承担偿还责任。
——来源:2025年8月26日,江苏法院网
Copyright © 2019 税收法宝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32100302011227 苏ICP备200224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