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关键词】
故意伤害 鉴定意见 论证分析 实质审查 重新鉴定
【基本案情】
被告人周某某,男,1963年7月出生,农民。
被害人刘某甲,男,1969年4月出生,农民。
被害人刘某乙,女,1991年5月出生,无业,系刘某甲女儿。
2023年6月10日7时许,周某某和刘某甲在吉林省集安市某村刘某甲家门前,因过往矛盾发生争吵。之后周某某前往该村某商店前的道边与同村村民聊天,刘某甲驾驶车辆搭载其女儿刘某乙等人从此处路过,双方再次发生争执。刘某甲停车后,走到周某某身前争论。周某某用随身携带的折叠刀将刘某甲左颈、肩、膝及右胸多处刺伤,并将下车赶来的刘某乙左颈胸及左上臂刺伤。
2023年7月28日,经集安市某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刘某甲损伤程度评定为轻伤二级。检察机关审查后委托重新鉴定,同年10月11日,经通化市某司法鉴定中心重新鉴定,刘某甲损伤程度评定为重伤二级。
2023年10月24日,吉林省集安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集安市检察院”)以周某某涉嫌故意伤害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同年12月28日,吉林省集安市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周某某有期徒刑五年。
【检察机关履职过程】
(一)加强伤情鉴定意见审查,发现存在疑点。案件办理过程中,检察机关经审查现场监控视频、伤情照片和刘某甲住院治疗情况发现,刘某甲受伤严重,其因受伤导致流血不止、意识模糊、四肢厥冷,就诊时收缩压为75/50mmHg,脉搏为110次/分,经医院抢救,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升压、补充血容量及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先后两次输血2400毫升。但集安市某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书载明,“刘某甲损伤致失血性休克,鉴定为轻伤二级;右胸壁穿透创,鉴定为轻伤二级;血气胸,鉴定为轻伤二级;左颈肩膝创口瘢痕长度累计7.6cm,鉴定为轻微伤”,鉴定认为刘某甲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经对鉴定意见进一步审查发现,关于失血性休克,鉴定意见论证部分仅载明,“刘某甲损伤致失血性休克,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5.12.4f之规定,鉴定为轻伤二级”,经查5.12.4f规定,内容为各种损伤引起休克(轻度),属轻伤二级。鉴定意见未进一步释明认定轻度休克的依据,亦未对伤情符合轻度休克进行具体论证。因此,鉴定意见得出轻伤二级的结论依据不充分,缺少必要的论证分析。
(二)听取专业意见,启动重新鉴定。为准确认定被害人伤情程度,集安市检察院商请通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部门予以支持。经研究认为,集安市某司法鉴定中心对于刘某甲的伤情鉴定意见不准确,鉴定意见中缺少论证分析,且鉴定意见与《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存在矛盾。检察机关向公安机关制发《退回补充侦查提纲》,要求进一步查明被害人病历资料具体数据情况,对刘某甲的伤情进行重新鉴定,准确认定失血性休克分度情况。经通化市某司法鉴定中心重新鉴定,认为刘某甲休克分度已达中度以上,认定刘某甲失血性休克损伤程度评定为重伤二级;血气胸伴左肺萎陷30%以上损伤程度评定为轻伤一级;胸壁穿透创损伤程度评定为轻伤二级;体表刀刺伤瘢痕损伤程度评定为轻微伤。经依法重新鉴定,鉴定意见将一处轻伤二级更正为重伤二级,一处轻伤二级更正为轻伤一级,并载明了认定损伤结论的依据,对伤情和损伤结论间的关联性进行综合论证分析,其结论符合《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检察机关予以认可。据此,检察机关以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向法院提起公诉。
(三)凝聚多方合力,努力化解矛盾。本案系邻里矛盾不断升级激化引发的刑事案件。案发前,周某某曾与刘某甲妻子因琐事发生冲突,并在当日酒后闯入刘某甲家中,刘某甲予以阻拦并发生争执。经公安机关行政处罚后,周某某更是心怀不满。案发后,检察机关督促当地派出所对周某某的行政处罚进一步释法说理,同时主动沟通村委会协调化解两家矛盾,引导周某某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凝聚多方合力,推动双方化解矛盾。
【典型意义】
(一)注重对伤情鉴定意见鉴定依据和论证过程的实质审查。在办理伤害类案件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鉴定资质、程序、检材、鉴定方法和过程进行审查,还要注重对伤情鉴定依据和论证过程的实质审查。对技术性证据存在合理怀疑的,注重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进行精准分析研判。
(二)对存在问题的鉴定意见启动重新鉴定。检察机关认为鉴定意见依据不充分,论证分析不够全面、客观,鉴定结论确有问题的,通过依法要求公安机关重新鉴定,确保鉴定意见的科学性、准确性。
——《伤害类案件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典型案例》之二